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发布 > 林业要闻
 
还大地一片绿色---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荣获“中国绿色名旗”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4-05-04     来源:鄂托克前旗林业局      作者:宋俊宝 纪占录

  201441,在全旗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旗委书记于新芳再次强调,生态红线不能碰,禁牧政策不能丢。也就在这次会上,许凤兰等202生态建设典型户受到了旗委、政府的表彰。 

  家住敖勒召其镇伊克乌素嘎查的许凤兰今年84岁高龄,她家3000多亩的草场如今长满了绿油油的柠条和杨柴。“房子后面都是沙,沙蒿也不长,光秃秃的,风一刮,满院的沙不知道有多少?”许凤兰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她万分高兴,把自家的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发动全家人治沙。仅2003年,她带领全家人种了1800多亩的柠条,成活率在80%左右。“刚栽进去的柠条苗苗也就一尺多长,现在长到一人多高了,风沙也小了,地下也绿了。” 

  今年52岁的城川镇护林员李春,看管森林已经十几年了。他几乎每天都要来自己管辖的林区转一转,看看有没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我的职责就是保护林区,不让乱砍乱伐,再就是看看有没有牲畜进入,也担心森林失火。”李春说,我管辖的这片林区原来也是荒沙,现在全是绿荫了,我越治沙越有心劲,可以说跟这个沙子、植被有了深厚的感情了,离不开这片土地了。城川镇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长张金说,通过李春同志的精诚管护,现在这个播区基本在城川镇来说是最好的一个播区,植被覆盖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 

  2000年以来,鄂托克前旗累计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233.84万亩,实施造林补贴试点项目4.5万亩,公益林补偿项目177.5万亩。截至2013年底,全旗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81%22.6%,20103月荣获“中国绿色名旗”称号。 

“鄂托克前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端的,干旱少雨、十年九旱是我们基本的自然特征。降雨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资源贫瘠是我们的基本旗情。生态建设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旗长吉日嘎拉图说。 

  旗林业局局长呼格吉勒图说,为了加强生态建设,我们采取了强有力办法和措施:一是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每年春秋两季对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并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和资金保证。二是先后制定出台了《鄂托克前旗草牧场有偿承包暂行规定》、《鄂托克前旗禁牧、休牧、轮牧实施办法》、《鄂托克前旗生态建设奖励办法》等地方性规章制度,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本地生长、经济价值高的沙柳、柠条、杨柴等灌木生态林种,建设饲料原料林和工业原料林两大林产品基地,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同时,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把4月份做为补植的“黄金月”,即4月至5月初重点进行柠条、杨柴苗条补植,等雨季到来时进行柠条、杨柴等种子补播,大幅度提高了补植补播成活率。四是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力量,在各镇设立护林大队,建立起以林业局牵头,各镇、嘎查村参与配合的三级管护体系。并与全体护林员以及重点工程和项目涉及农牧户签订管护合同和补偿合同,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护责任制,实现了管护区域、管护责任人、管护办法、奖惩措施四落实。五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设立了生态奖励基金,旗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对生态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已先后表彰奖励了592户先进农牧户和个人。六是结合林业重点工程,不断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资金使用管理制、竣工验收管理等制度,严把设计、种苗、栽植、管护等关口。 

  “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呼格吉勒图局长说,全旗基本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东南部防护林体系和以原生植被恢复为主的西北部生态屏障,气候环境明显改善,降雨量增加,大风沙尘天气减少。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以饲草料加工转化发展舍饲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已成气候,每户平均饲养牲畜由原来的10—20只增加到现在的40—50只,年均出栏育肥牲畜30只,收入1万元左右。此外,林间套种紫花苜蓿、甘草,种子采集、散养土鸡等林下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的大力宣传和有力实践,直接影响和改变了全旗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全社会营造绿色、建设家园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促进了以“六十颗榆树”传统祭祀活动等为主的生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得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