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行政科室 > 绿委办 > 植树活动 > 其它绿化
 
绿色深深扎根美丽乌审——乌审旗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15-08-04     来源:乌审旗林业局      作者:王涛

  盛夏时节,内蒙古乌审旗绿意盎然,草木馥郁,这个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旗县竟全然不见曾经风沙肆虐的痕迹。 

  50 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 年代滥垦乱牧闹饥荒,70 年代沙逼人退无处藏,80 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乌审旗以牧区新型工业化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用“绿色”音符谱写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发展的恢弘乐章。 

 

 绿意铺展装点美丽乌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旗范围内各类风蚀沙化土地约占总面积的94.8%,强度沙化面积比例已高达40%,严重的荒漠化不仅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治理荒漠化成为乌审旗建设生态文明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修复生态,遏制荒漠化蔓延,乌审旗始终把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来抓。“十二五”以来,投入资金约6亿元,完成重点工程营造林约50万亩。大片宜林荒沙荒地、疏林地变为有林地,城镇和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毛乌素沙地祖国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屏障初见雏形。 

   “我们在造林绿化方面采取‘先造后补’‘ 造补平衡’的‘掏钱买活树’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造林,保证林业项目的工程质量,还能有效解决农牧民卖树苗难的问题,形成全民防沙、全社会治沙的新局面”。乌审旗林业局局长樊坤说。 

  与林业重点工程相比,全民义务植树、重点区域绿化和村村绿化工程更是亮点突出。 

  嘎大线是从嘎鲁图镇到无定河镇大草湾的一条主道,今春以来,家住无定河镇,经常往来于两地的牧民敖特根发现,这条公路两侧原来裸露的沙地被樟子松、桑树和杨柴等取代,一路绿意,令人心情舒畅。 

  嘎大线公路两侧是今年乌审旗打造的自治区级义务植树示范基地,长约24公里,面积6000亩,栽植樟子松、桑树60余万株,投资140万元。 

  2011年开始,乌审旗就开展以“我为绿色乌审植棵树”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实行“政府领导、行业服务指导、项目扶持、分地区和部门实施、农牧民提供土地、综合管理”的机制,广泛开展公仆、民兵、妇女、青年、企业工人等造林形式,建设专门的造林基地。2000年以来,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3万亩。 

  出门见绿,俯仰皆景,这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市民来说是一种幸福,为了让这种幸福遍及每个角落,2013年提出“进城区、围园区、上路边”“点上求精、线上求景、面上求量”的造林绿化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城市核心区、城镇周边、村屯、道路沿线、河流两岸、厂矿园区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工作,截止目前累计完成重点区域绿化26万亩。2015年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实施村村绿化配套工程,全旗六个苏木镇打造精品绿化嘎查村7个,村村绿化完成4.5万亩。树多了,草绿了,水清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乌审旗城区在变,乡村也在变。 

  

产业示范引领美丽乌审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乌审旗广大群众对此感触最为深刻。“近几年,随着生态的改善,植被越来越好,以前好多不长草的地方,现在树、草长得人都进不去,是养蜜蜂的好地方。”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曹国祥说。 

  2009年,曹国祥看到乌审旗的绿色优势,牵头成立了乌审旗博然祥和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博然祥和源蜜蜂系列产品商标。2015年该合作社晋升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于此同时,乌审旗的红枣专业合作社、生态专业合作社也逐渐崛起壮大,打造的“毛乌素”红枣特色品牌,取得实质性成果。 

  乌审旗目前拥有灌木资源500万亩,占森林总资源面积的88%,为林沙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人造板、生物质发电、饲料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林沙产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体系化方向迈进。此外,乌审旗建成了沙地柏自然保护区、博源生态公司、萨拉乌素、察汗苏力德、银海等生态旅游景点10多处。培育和引进规模以上林沙产业龙头企业3家,带动农牧户5万户,提供就业岗位近6000个。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收入人均达2378元以上。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的发放和重点公益林补偿的启动,不仅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改善了民生,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农牧民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惠民富民效益凸显。 

  治理荒漠带来的生态红利和生态理念在乌审大地裂变出强大正能量。今天的毛乌素更是以绿为生、因绿而兴,变绿为宝,闯出了一条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特色路,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并举,兴林与富民同兴的共赢路。在绿水青山中受益的老百姓由最初要我造变为我要造,由过去的嫌沙、怕沙、躲沙转变成为今天的爱沙、抢沙、治沙。并迸发出更大的生态自觉。 

  从以宝日勒岱为代表的“集体治沙”、殷玉珍为代表的“大户造林”、博源生态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造林”、毛乌素生物质电厂为代表的“产业治沙”和华原风积沙为代表的“工业化治沙”,培养出多个不同时期的造林绿化全国模范和典型代表。目前全旗户均承包3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就有240多户,累计承包荒沙150万亩。 

  沧海桑田,毛乌素深处渐渐传来了春的消息。乌审旗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足10%提高到现在的32.53%,并且已经实现从单纯的“防沙治沙”守护生存防线到“管沙用沙”绿富同兴的历史性跨越。 

  从“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到“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从“全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到“全国绿化模范县”;从亚洲第一家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厂到全球第一条风积沙生产线;从国内最大的陆上整装天然气田到世界规模最大的煤化工项目;从全国首家“创建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到“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县市”。乌审人秉持“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的发展理念,一次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引领了当下生态文明的新潮流。  

  

依法治林守护美丽乌审 

    

  生态美才能百姓富。 

  让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重要思想落地生根,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实际行动。乌审旗地下蕴藏着可观的天然气、煤炭和水资源,但乌审人决定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是坚持用1%的工业用地,换取99%的生态治理和保护成果。 

  为了让绿色的乌审草原林地不产生工业污染,乌审旗秉持着“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整体经济‘大循环’”的理念,提出打造“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使产业链间实现了废物交换、清洁生产,形成了产业间的代谢与共生,构筑起了类似自然生态食物链条的工业生态系统。同时,在牧区实行划区轮牧,在农区收缩农牧业发展战线,培育集中、集约发展模式,并严格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合理利用。大力推广节水技术,30万亩耕地实施了节水措施,切实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遏止因干旱导致荒漠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乌审旗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决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生态自然恢复区整体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委托中国环科院编制《乌审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要素制约下的工业发展环境保护规划》等,为全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并开展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乌审旗成为自治区首家、全国行政区域覆盖面积最大的一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旗县。 

  “生态问题是乌审旗最大最根本的民生问题。”乌审旗委书记牧人说,“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牧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适应新常态、实现富民强旗、全面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绿色乌审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历史文化造就了乌审的不凡气度,那么绿色文明则让乌审底蕴更加厚重。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推动下,乌审的生态美誉必将享誉四海,绿色福利将润泽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