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直属单位 >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 监测预报
 
鄂尔多斯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1-06-10     来源:鄂尔多斯市森防站      作者:闫锋
 

监测预报工作是科学防灾、控灾和减灾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有林面积逐年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也在逐渐扩大,种类也日益增多。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遏制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日益严重的局面,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家《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结合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对市、旗(区)、乡(苏木)逐级落实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任务,建立较完备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预警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特制订鄂尔多斯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与林业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鄂尔多斯市地处37°3524″~40°5140N106°4240″~111°2720E之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自然条件较差,属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40公里,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市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特点是,起伏不平,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东北西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与黄土高原相连。地貌类型多样,既有芳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又有开阔坦荡的波状高原。鄂尔多斯市的土地按自然地貌和成因条件可划分为四个类型,(一)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该地区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分布于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沿黄河带;(二)东部丘陵沟壑区。本区分布于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南部,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0%。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基岩裸露,是典型的丘陵沟壑区;(三)中部库布其、毛乌素沙区。库布其、毛乌素两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库布其沙漠北临黄河平原,呈东西条带状分布。毛乌素沙漠地处鄂尔多斯市腹地,分布于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部分和乌审旗。两大沙区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0%左右,其中库布其沙漠面积为1万多平方公里、毛乌素沙漠2.5万平方公里;(四)西部坡状高原区。本区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包括鄂托克旗大部和鄂托克前旗、杭锦旗的部分,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以上。该区地势平坦,起伏不大,这里气候较为干旱,降雨稀少。

2.林业概况

截至2010年底,全市现有林面积为3573.168万亩,其中,乔木林面积521.28万亩,灌木林面积3045.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1%。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松、柏,沙棘、柠条、沙柳等,以及沙冬青、四合木等濒危植物和一些其它经济林等。其中油松面积68.7979万亩,樟子松22.734万亩,柏树面积8.444万亩,新疆圆柏34.89万亩,杏树28.152万亩,蒙古扁桃0.28万亩,黄刺玫8.03万亩,槐树1.2295万亩,紫穗槐3.897万亩,柠条1187.102万亩,毛条1.55万亩,花棒17.601万亩,藏锦鸡儿128.2244万亩,甘蒙锦鸡儿0.6万亩,杨柴630.5835万亩,沙冬青53.264万亩,杨属272.9853万亩,经济林10.8785万亩,旱柳150.6221万亩,西北沙柳699.4118万亩,乌柳1.1805万亩,杞柳0.021万亩,榆属10.6498万亩,柽柳21.084万亩,红砂1.65万亩,白刺58.8万亩,霸王31.5万亩,四合木21.87万亩,沙棘77.6685万亩,沙枣12.6225万亩,柳叶鼠李0.23万亩,沙拐枣0.4755万亩,梭梭2.562万亩,盐爪爪1.46万亩,枸杞1.518万亩,半日花0.6万亩

(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2010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299.37万亩,(轻度发生面积159.34万亩,中度发生99.54万亩,重度发生40.49万亩),成灾面积16.01万亩。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141.52万亩(轻度发生面积59.39万亩,中度发生55.14万亩,重度发生26.99万亩);鼠害发生面积为46.94万亩(轻度发生面积31.71万亩,中度发生13.8万亩,重度发生1.43万亩);兔害发生面积为110.91万亩(轻度发生面积68.24万亩,中度发生30.6万亩,重度发生12.07万亩)。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包括春尺蠖、柳毒蛾、光肩星天牛、蒙古跳甲、沙棘木蠹蛾、灰斑古毒蛾、中华鼢鼠、三趾跳鼠和野兔等。

(三)森防基础设施建设与监测预报网络建设情况

1.监测预报网络建设情况

鄂尔多斯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已初步建成乡(镇)、旗(区)、市覆盖全市的分级管理的监测网络体系。全市共有11个森防站,其中已建成国家级森防标准站9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5个,自治区级测报点1个。由旗()和乡(镇)监测预报机构组织、管理和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具体工作,市级进行指导、核查和技术引进、推广和培训。按照全面监测、预报及时的要求,在完善常规调查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生物技术等手段开展监测和调查,初步形成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预警体系。

2.监测预报人员和监测面积情况

全市森防系统现有职工91人,其中高工20人,工程师22人,助理工程师13人,技术员18人,其他人员18人。专职和兼职监测员1278,设置监测站88个,应施监测面积3573.168万亩。其中,东胜区监测员71个,设置监测站6个,应施监测面积147.1355万亩;达拉特旗监测员117人,设置监测站11个,应施监测面积285.9645万亩;准格尔旗监测员127人,设置监测站14个,应施监测面积397.8735万亩;鄂托克前旗监测员114人,设置监测站7个,应施监测面积419.121万亩;鄂托克旗监测员140人,设置监测站6个,应施监测面积716.7405万亩;杭锦旗监测员182人,设置监测站13个,应施监测面积510.258万亩;乌审旗监测员332人,设置监测站12个,应施监测面积631.1955万亩;伊金霍洛旗监测员144人,设置监测站11个,应施监测面积362.3385万亩;造林总场监测员48人,设置监测站7个,应施监测面积87.8732万亩;康巴什新区监测员3人,设监测站1个,应施监测面积14.6685万亩。另外,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均配有一名经培训合格的兼职测报员,村护林员承担日常监测调查工作职责。负责对我市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

(四)现行监测预报手段

1.监测预报网络的运作

在我市的网络测报中,最基层的是护林员和乡(镇)兼职测报员,护林员只报告其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象和地点,由乡(镇)兼职测报员进行野外监测调查,旗(区)和市造林总场森防站对较大发生地进行核查。部分地区由旗(区)和造林总场森防站测报人员做全面调查,基层地区还实行群众报告有奖制度。市森防站根据当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对重点区域做定期巡查,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并对下级森防站的测报工作给予指导和督查。

2.常规调查方法

采用小班踏查结合标准地调查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在每个旗(区)和造林总场森防站设一个测报站,每个乡(镇)、林场设一个监测站,每个监测站下设若干监测点。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期,每个监测点的监测员每周向当地监测站汇报监测情况,如有异常情况监测站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同时向测报站汇报,测报站根据情况提出防治建议或向上级森防部门汇报。

线路踏查以林班或独立林地为基本单位,选择一条应穿过不同林分、不同树龄、不同立地条件等有代表性的线路作为踏查路线,通过对此路线所能辐射到的寄主林分用目测法边走边调查,当发现有病虫害发生时,勘测其发生边界,并绘制到地形图上,通过线路踏查可以确定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范围、面积及有关林分因子等,并填写线路踏查记录表(表2)。

标准地调查是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在各林业有害生物易发生的区域范围,选取有代表性的林地,每虫种设立2-3块固定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株数应不少于100株(丛),在标准地内抽取20株(丛)有虫株进行虫情调查,通过对固定标准地的调查填写表3和表4,以此确定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危害程度、虫龄虫态或感程度等。以获得林业有害生物虫情动态和危害情况等资料,从而对各虫种的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

3.踏查和标准地调查时间及次数安排

1)春尺蠖每年调查3次,4月末至5月中旬进行幼虫期调查,5月下旬老熟幼虫越夏,并化蛹,9月进行越冬虫情调查。

2)灰斑古毒蛾调查4次,5月中下旬进行越冬卵调查,5月下旬,6月上旬幼虫期调查;7月上旬进行第2代幼虫孵化期调查,8月下旬,9月上旬蛹期调查。

3)沙枣木虱调查2次,5月初至6月上旬进行若虫期调查,6月底至7月初进行成虫羽化期调查。

4)草地螟调查2次,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行第1代幼虫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第2代幼虫期调查。

5)三趾跳鼠2次,3-4月份用百夹法进行调查。

6)柳毒蛾调查3次,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幼虫期调查,6月中下旬进行蛹期调查,7月上旬进行成虫期调查,9月上中旬到10月初在固定标准地标准沙柳丛调查越冬幼虫。

7)蒙古跳甲调查2次,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第1代成虫期调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第2代成虫调查。

8)松针卷叶蛾每年调查3次,3月调查蛹,45月份调查成虫,9月份调查幼虫。

9)沙棘木蠹蛾41代,于4-5月对沙棘木蠹蛾的虫口密度进行调查,6-7月份,用黑光灯和性信息素对沙棘木蠹蛾的成虫始见期、羽化盛期进行监测预报。

10)杨干透翅蛾每年调查4次,7月下旬调查蛹,8月末至9月初调查成虫,4月至7月上旬调查幼虫,9月下旬调查新1代幼虫。

11)光肩星天牛每年调查3次,5月份成虫期调查,7月中旬羽化盛期调查,10月初越冬虫情调查。

12)青杨天牛每年调查3次,4月中旬成虫调查,5月中旬幼虫期调查,10月上中旬越冬虫情调查。

13)野兔种群密度调查采取目测法(样带法)或丝套法进行,调查时间选在夏季5月和冬季(落雪之后)进行,调查时,先进行线路踏查,然后再设立标准地实施样株调查。

14)侧柏毒蛾虫情调查每年进行3次,即①幼虫期调查,于5月上中旬幼虫大量取食时;②蛹期调查,于6月中下旬或8月上中旬化蛹时;③越冬卵调查,于9月中旬至第23月中旬进行。

15)三趾跳鼠3-4月份用百夹法调查。

16)侧柏松毛虫要定期调查3次,4月进行上树时间和越冬死亡率调查,6-7月进行蛹期和成虫期调查,10月进行越冬前调查。

17)松针小卷蛾在5-7月以固定标准地调查为主,科学监测幼虫孵化期;在10月对其越冬虫口基数进行监测调查。

18)柠条广肩小蜂调查在能够生产种子的林分内进行。调查时间选在花期后,采种前进行。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亩,按对角线取样法抽取样树5株以上,每样株在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采种实10-100个进行解剖调查,记载被害率。

19)中华鼢鼠于春季土壤解冻后(3-4)和秋季中华鼢鼠储粮期(9-10)进行2次调查。

20)红缘天牛每年调查2次,5月中旬成虫羽化期调查成虫羽化情况,9月下旬调查越冬虫虫口密度。

二、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组织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基础,我市本着及时、准确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服务治理、指导治理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以全面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动态为目标,以主要发生区域和重大灾害为重点,建立比较科学的监测预报方法和比较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围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技术水平,为可持续控制林业有害生物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信息,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势头和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监测预报工作以坚持属地管理为主,兼顾周边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监测预报的原则,使测报工作更好地为林业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确保监测预报信息及时、准确、有效。

根据国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实际情况,在逐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监测时间、范围、内容和方法。按照林业有害生物“全面监测、早期预警、准确预报、适时处理”的工作要求,在不断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和壮大测报队伍的同时,也要逐渐提高测报队伍素质,强化业务管理,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重点防治向重点预防和防、治并举的战略性转移。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增强预警能力,扩大监测覆盖面。把巡查监测和上报林业有害生物基础数据的责任逐步落实到林权所有者的职责范围。加强专兼职监测预报关键岗位培训,学习新的监测预报技术。制定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简单、快捷的监测预报办法,制定新发生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和统计标准,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注重测报工作与林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做好林业有害生物中长期趋势预测的同时,强化生产性趋势预报,提高监测预报的时效性。努力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三)工作原则

以属地管理为主,兼顾周边区域动态;以服务于控灾减灾生产为重点,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监测的原则,确保监测信息完整、全面、准确、畅通、及时和有效。

(四)工作重点

根据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体规划和国家《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和上级业务部门要求,重点建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以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中心,1个自治区级测报点为框架,辅以其它88个监测站,形成覆盖面较为广泛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并以鄂尔多斯市森防站为中心测报站,负责整理、分析汇总各测报点上报的材料,及时、准确掌握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动态,为基层监测站提供技术指导。一般测报站设立在各旗区森防站并由专人负责,设计并实施测报方案,督促检查各监测站的工作,收集整理测报资料并建立专项档案。同时,把森林基层管护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相结合,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人财物等资源,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重点对我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如:春尺蠖、柳毒蛾、沙棘木蠹蛾、中华鼢鼠等的预测预报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其更加完善,以提高测报准确性。各旗区采用定点监测和定期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期每月向市中心测报站汇报一次监测结果,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为防治提供可靠依据,充分发挥各测报站和基层监测站的作用。

(五)测报管理机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管护责任落实到林权所有者。因此,林权所有者肩负起监测的任务。对所属地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做实时监测,发现虫情立即向当地乡镇测报员汇报。乡镇测报员对该虫情进行调查核实后,逐级向市站告。

(六)重点区域布局

根据我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乡(镇)和村为基本实施单位,加大对重点生态区域的监测,扩大监测覆盖面。

(七)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

为保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组织实施,由市森防站统一指导,监测预报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通过层层落实,签订责任状,保障监测预警体系的贯彻实施。

2.设施装备

利用现有设备:显微镜、解剖镜、数码相机、GPSPDA、电子天平、诱捕器(包括性引诱剂)、计算机、防治信息系统软件、传真机、小汽车等进行监测预报。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之机,再逐步配置一些先进的监测仪器和交通工具,从而实现林业有害生物远程诊断和计算机网络报表传输信息化。

3.技术手段及方法

加快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早期监测和现代化技术监测。主要以地面监测为主,采用小班踏查和利用引诱剂、诱捕器实施早期监测;每年按设计路线对全市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踏查,发现疫情,查明发生地点、危害树种、发生面积,并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监测员对监测区域每月要定期进行4次巡查踏查,确定是否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在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的林区,监测员在固定监测点,设立临时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4.经费来源

一是请求国家、自治区拨款。二是市、旗(区)两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争取本级财政支持。三是天保工程管护费和公益林补偿资金中列支一部分。

5.人员管理及培训

各旗(区)测报站应做好监测站监测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每年适时对监测员(护林员)做1次基本知识培训。同时要做好测报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新技术的应用),测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培训,提高监测、测报人员的业务水平,使监测预报工作更及时准确。

6.责任追究

各测报站应保证监测人员的稳定性,尽量不要随意更换监测员。各个监测员要增强责任心,认真完成监测任务。继续做好责任状签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如因未按时汇报,发生疫情,造成损失的(按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处置办法划分的危险等级)视情节严重程度,削减当地森防经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监测范围及主要监测对象

1监测范围

全市各乡(镇)及村所有林业有害生物寄主分布的地段、场所等,监测面积3573.168万亩,树种包括杨、柳、榆、槐、松树、侧柏、沙棘、杨柴等一些乔木林、灌木林以及一些经济林等。

2.主要监测对象

根据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和外调苗木的苗源分布情况,我市主要监测对象除了光肩星天牛、春尺蠖、舞毒蛾、灰斑古毒蛾、沙棘木蠹蛾、柳毒蛾、明纹侧柏松毛虫、鼠兔等林业有害生物外,还对美国白蛾和红脂大小蠹等危险性、检疫性害虫进行了监测。

3.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分布

光肩星天牛:鄂托克旗、达拉特旗和康巴什新区。

青杨天牛:达拉特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市造林总场。

红缘天牛:鄂托克旗。

蒙古跳甲:杭锦旗、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

灰斑古毒蛾:杭锦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

春尺蠖:杭锦旗、市造林总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康巴什新区。

三趾跳鼠:杭锦旗、市造林总场、鄂托克旗、乌审旗、达拉特旗和鄂托克前旗。

中华鼢鼠:伊金霍洛旗和康巴什新区。

野兔:杭锦旗、市造林总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乌审旗和达拉特旗。

柳毒蛾:东胜区、杭锦旗、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和康巴什新区。

沙棘木蠹蛾:东胜区、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

沙枣木虱:杭锦旗。

明纹侧柏松毛虫:准格尔旗。

舞毒蛾:准格尔旗和东胜区。

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

(一)监测内容

1.发生情况监测:包括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期、发生量、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适时监测调查,填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向乡镇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防治建议。

2.防治效果调查: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后,测报员要对防治效果进行抽样调查,将防治效果(虫害死亡率或病害治愈率)填入防治效果调查表,汇总后报上级森防部门。

3.灾害核实:在针对某一病虫害采取的防治措施完成后,在其危害显露末期对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危害程度在重度以上的视为成灾,计入成灾面积。

4.疫情报告:新发生危险性或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旗区森防站必须在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市森防站,并将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及防治对策及建议于5日内正式文件报市森防站。

(二)监测程序

1.确定应施监测种类及监测面积:各旗(区)根据辖区内上一年度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制定本年度应施监测种类及监测面积,并及时报市森防站核实、备案,经市森防站确认后,以乡镇林业站或林权所有者为主进行监测,可分解下达到乡镇和林场。

2.确定监测线路:在应施监测种类及监测面积确定后,旗(区)森防站要根据辖区内各主要病虫害的寄主分布情况、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林分地理环境等,选择代表性地段、村庄设定为某一病虫害的监测调查线路,并存档、报上级森防部门。

3.线路踏查:按照全市统一规定的病虫害监测调查时间,专、兼职测报员对本辖区的林业有害生物在确定的监测线路内进行线路踏查,将踏查情况详细记入线路踏查表。

4.标准地调查:在线路踏查时,对发生程度达到轻度以上的林分要设立标准地进行具体的危害程度调查。标准地内的林木要不少于100株,在标准地内采取“z”字型、平行线或机械抽样法抽取不少于20株的标准株进行危害程度调查,确定标准地内的发生程度,根据统一的发生面积统计标准,分别轻、中、重计入发生面积统计表中,汇总后报上级森防部门。

(三)监测网络设置

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管理网络体系是以市、旗区森防机构为面,以乡镇、街道林业工作站和林场为线,以村级森防员(监测员)为点的自下而上的监测管理体系。

2.各级森林病虫害调查管理单位的职责

(1)市级森防站主要负责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测报技术管理;制订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办法;汇总、上报、发布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建立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对基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测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测报工作的新技术研究和推广。

2)旗(区)级森防站主要负责组织、落实本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确定本旗(区)各年度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种类;审核、确定本旗(区)各乡镇应施调查对象的踏查线路;复核乡镇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本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对乡镇林业站及村庄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乡镇林业工作站调查员主要负责根据本乡镇应施监测、调查对象制订踏查线路;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调查本乡镇森林病虫害监测调查,并及时上报调查结果;对本乡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资料建档管理。

(4)村级监测员主要职责是协助乡镇林业工作站调查员进行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其它林业有害生物或异常现象及时向乡镇林业站或旗区森防站报告。

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给予经费保障。林业有害生物是一种生物灾害,具有突发性、增殖性、隐蔽性和传播性,需要有公共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财政投入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是森林生物种群的发生、发展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机理十分复杂,需要上级拨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附件:1.线路踏查记录表

2.    虫害(病害)标准地调查表

3.固定标准地虫情调查表

 

线路踏查记录表

踏查时间

踏查线路

林班号

病虫名称

虫态特征

寄主植物

为害部位

踏查面积

被害面积

危害程度

林分状况

备注

 

 

 

 

 

 

 

 

 

 

 

 

 

 

 

 

 

 

 

 

 

 

 

 

 

 

 

 

 

 

 

 

 

 

 

 

 

 

 

 

 

 

 

 

 

 

 

 

              填报单位:   调查人:   填表日期:      

 

 

 

      虫害(病害)标准地调查表

                 标准地号:   地点:     旗(区):    乡(镇):

                 村:       发生面积:(亩)        危害程度:

样株号

危害部位

虫态和虫数

计活虫数

幼虫

成虫

1

 

 

 

 

 

 

2

 

 

 

 

 

 

3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备注:

 

3  固定标准地虫情调查表

                病虫名称            标准地号:

               有虫株率(%):

标准株

幼虫

成虫

虫口密度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