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直属单位 > 林业治沙科学研究院 > 科普知识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宝草一杨柴
发布时间:2011-05-26     来源:林业治沙科学研究所      作者:林业治沙科学研究所

 杨柴又称山竹子,中名蒙古岩黄茂,蒙名陶尔涝,是一种草原沙生半灌木,为良好的饲用牧草和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我国北方干旱草原区的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也有分布。野生形式多与柠条、木寥、黑沙蒿等草本植物组成复合群落,也有成片的单独群丛。在内蒙古及其毗邻地区天然分布面积达440万亩。

 杨柴的主根圆锥形,入土深达23m,侧根主要分布在1570cm土层内,着生根瘤。茎直立,高80150cm,有茎节,老龄茎为灰褐色,当年生枝条为绿色,二年枝条黄褐色。叶为羽状复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荚节椭圆形,无刺,有横肋纹。荚果的外皮很厚,不易与种子剥离,种子卵圆形,黄褐色。籽实的千粒重约10.9g

 杨柴的适应性很强,利用时间也长。适宜干旱和半干早地区的沙地生长。在年降水量250350mm,风大、沙多、干旱的严酷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发育,可成为沙地草场的优势种。冬季能忍受-35以下的寒冻,夏季能耐45以上的沙地高温。

 杨柴适宜沙土或沙壤土,不适于粘重土壤或盐碱土上种植。

 杨柴的幼苗抗风蚀沙埋的能力较差,但成年植株抗风蚀沙埋的能力相当于沙打旺,而远远高于紫花苜蓿。

杨柴一般4月中、下旬返青,9月下旬仍枝叶青绿,青草期长达半年之久。做打草场每年刈割可连续利用几十年。这在我国北方现有栽培牧草中可谓草中之冠

杨柴早发速生,再生性强。刈割的杨柴一般在4月中、下旬发出新枝。杨柴种子因有坚韧的果皮不易吸水萌发,所以带果皮发芽率仅27%,而剥去果皮可提高到68%。平均气温11能够发芽,但相当缓慢,17以上57天便可出苗。

杨柴主要靠无性繁殖。据观察,四年生杨柴的一条地下横走根茎总长可达10.73m,可形成枝芽19个,其中8个已长成地上植株,高者达40cm。春季将地下横走根茎切成1520cm的小段埋入湿润的土壤中,当年萌发的新枝就能开花结实。

杨柴是产量高,营养丰富,各种家畜均喜食的优良牧草。青鲜时山羊采食其嫩枝、花和果实,骆驼四季采食。刈制的干草各种家畜均喜食。

近几年杨柴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栽培草种,群众种杨柴的积极性也很高。鉴于大面积栽培技术已基本解决,可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为解决种源不足的问题,应有计划地建立人工良种繁殖基地和围封一部分天然采种基地。一方面在杨柴种子收购中要执行优质优价政策,鼓励群众多采种,采好种另一方面也要扶持群众建立种子田,不断扩大杨柴的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