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直属单位 >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 建设成效
 
强化灌木林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
发布时间:2011-05-26     来源:退耕办      作者:

退耕还林工程是建国以来我市投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实施难度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也是我市生态建设工程中政策性最强,与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受益农牧民最多的工程项目,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0-2001年,我市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乌审旗先行启动了退耕还林试点工程,2002年在全市八个旗区全面实施。截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35.58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9.05 hm2,荒山荒地造林24.46 hm2,封山育林1.2 hm2,完成计划总任务的100%。累计完成投资205975万元。其中完成种苗造林补助投资27965万元,粮食补助投资138782万元,生活补助投资2021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投资19012万元。工程涉及全市8个旗区的49个乡苏木镇,惠及11.03万农牧户,41.2万多人,约占全市农牧业总人口的44.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根据我市自然特点,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自觉地把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沙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工程建设和培育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沙柳、柠条、杨柴、沙棘为主的灌木造林。全面推广了“两行一带,带间种草”的治理模式,收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效果。其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灌木造林取得的成效 
  1.1大力发展灌木林,提高了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生态效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灌木造林,不仅助推全市林沙产业快速崛起,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造林质量和生态防护效益。经国家和自治区核查,全市工程造林面积核实率达到100%,退耕地还林面积合格率达到99%以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合格率达到85%以上。工程建设新增乔灌木林地35.58 hm2,同期全市森林总面积193.3 hm2,灌木林面积164.29 hm2,森林覆盖率由12.16%提高到了22.21%,提高了10个百分点;植被覆盖度由20—40%提高到70%以上,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走出了治理-破坏-再治理-再破坏的困绕,迎来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大为改观的可喜局面。鄂尔多斯生态现象与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一道受到了区内外、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1.2以灌木为主要造林树种,把工程建设与林沙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农牧民林沙产业收入大幅度增加。2000年以来,我市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面积推广了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成活率高的柠条、沙柳、杨柴、沙棘、山杏等乡土灌木树种,灌木种植比例约占工程建设总任务的85%以上,适度混交樟子松、油松等针叶树种,优化林分结构,截至2009年,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灌木造林总面积达到了30.59 hm2,占工程造林总面积的86%。在灌木造林中,柠条造林总面积达到17.71 hm2,占工程造林总面积的57.9%。沙柳造林总面积达到3.98 hm2,占工程造林总面积的13%。杨柴造林总面积达到5.32 hm2,占工程造林总面积的17.4%,沙棘造林总面积达到2.05 hm2,占工程造林总面积的6.7%。山杏、油松混交造林总面积达到1.53 hm2,占工程造林总面积的5%。成为全市禁牧休牧、舍饲圈养最大的饲草料生产基地。据近几年来退耕还林效益监测调查显示,沙柳、柠条、杨柴等灌木3-4年平茬一次,产量可达到7500-9000㎏/ hm2,以原料出售,可获得1125-1350元经济效益,年平均收益300-450元/ hm2。如果将这些平茬枝条饲草通过林产品加工、舍饲养殖转化利用,产值效益可成倍增长。到2009年底,全市林沙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了164.3 hm2。其中,沙柳人造板工业原料林基地总面积达到40.51 hm2,柠条饲料林基地总面积达到69.23 hm2,杨柴饲料林基地总面积达到28.33 hm2,沙棘饮品保健品原料林基地总面积达到33.07 hm2,山杏仁用杏基地总面积达到0.91 hm2。全市以人造板、造纸、饮品保健品为主的林产工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农牧民来自于林业的年收入人均达到1994元。 
  1.3以“窄林带宽草带”为基本模式,着力培植退耕户后续养殖产业,提高退耕地效益。鄂尔多斯市的退耕任务集中安排到了水土流失严重和风蚀沙化严重的的半农半牧区,本地区是全市生态极端脆弱,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牧业人口相对较多,农牧民生活最贫困的地区。该地区农牧业产业呈现出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和传统畜牧业二元互补结构,人均耕地面积大,一般达0.67 hm2以上,人均草原面积小,一般在3.33—13.33 hm2之间。旱作农业主要解决人口吃粮和牲畜饲草料问题,养猪养羊除自用外,多数到市场上出售,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此,并为旱作农业提供大量农肥。基于本地区旱作耕地面积大,农牧民具有传统的养殖习惯和技能,鄂尔多斯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普遍推广了“两行一带”或“一行一带”带间种植优质牧草的治理模式,旨在扩大农牧民饲草料生产,增加饲草料产量,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退耕地效益。“两行一带,带间种草”模式,即以两行造林为一带,株行距一般为1×2 m ,林带间距一般为6-8m,在林带间种植优质牧草。“一行一带,带间种草”模式,即以一行造林为一带,株距1-1.5 m,带(行)距一般为4-5 m,在林带间种植优质牧草。“窄林带宽草带”治理模式,在退耕还林带间推广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林带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可在短期内使林下植被盖度大幅提高,有效减少了地表风蚀和水土流失,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据测算,林带间种草产草量一般在7500-9000㎏/ hm2.年,年收益3750-7500元,平均0.13hm2退耕地可养1只羊,人均退耕0.27 hm2,可增养2只羊,人均年增收200元。2000-2009年,全市退耕还林带间种草总面积达9.05 hm2,成为全市推广舍饲畜牧业的主要饲草生产基地。 
  2 灌木造林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1完善政策,积极创新造林机制,大力发展承包制造林,这是发展灌木林的根本动力。为充分调动农牧民大种灌木的积极性,确保造林质量,各地在坚持推行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承包责任制的同时,积极创新造林机制,注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用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始终坚持“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等方针政策,推行“五荒”拍卖治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进入,鼓励多种所有制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涌现出了亿利、东达、生物质能源、博源、恩格贝以及殷玉珍、乌日更达赖等以灌木造林为主进行防沙治典型企业和先进个人,全市造林面积 333.33 hm2以上造林大户有43户,33.33 hm2以上造林大户达到了2212户,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总造林面积的90%。 
  2.2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这是灌木林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为提高灌木林质量的效益,工程实施以来,各旗区根据我市干旱少雨、地广人稀的区域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服务措施,加大科技含量。一是积极推广抗旱造林技术,采取座水造林、苗木醮浆、乔木截头、保水剂保湿、草种包衣等技术措施,抗旱造林技术推广率达到80%以上。二是推广苗条冷藏冷贮技术,等雨造林,延长造林季节。三是全面开展植苗造林,在土层厚度大于20cm的地区必须植苗造林,土层小于20cm的地区,可以采取直播造林,但必须覆膜。四是在组织管理上严格执行“四不准”、“两不验收”、“一必须”。即不整地不准造林,苗条不保湿不准造林,种子不包衣丸化不准造林,种苗不达标不准造林,不以植苗造林为主的不予验收,林地不抚育的不予验收。五是采用带水栽植技术,保证造一苗、浇一苗、活一苗。六是严把苗木质量关,全面实施机械植苗造林。七是加强抚育管理,搞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八是在造林模式上,主要推广了以灌木为主,灌乔混交型;以灌木为主灌草结合型;多种灌木混交型等模式,力求生态、经济效益统一。 
  2.3以产业为支撑,加快林沙产业发展,这是发展灌木林的一条成功经验。兴办灌木林产业,加速灌木林的开发利用,实现了造林恢复生态、林沙产业发展、农牧民致富三赢。全市引进建成东达、昊派林纸一体化,宏业、天骄人造板,通九、华森饲料加工,天骄、高原饮品,碧森种业等规模以上林沙(草)产品加工企业30多家,形成了年产人造板17万m3,造纸7.5万t,饲草料10万t,保健品2万t的生产能力。加工企业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大种灌木林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建成千万亩沙柳工业原料林基地、千万亩柠条饲料工业原料林基地、千万亩羊柴饲料工业原料林基地、百万亩沙棘保健品原料林基地、百万亩核果保健食品原料林生产基地、百万亩油松水保用材林基地等六大基地。 
  2.4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是发展灌木林的根本保障。我市在灌木造林的组织管理机制上,全面推行了“任务到户、个体承包”管理机制这个重点。一是坚持任务到户,把任务具体落实到山头地块,与退耕户签订退耕还林合同,实行合同制管理。土地经营权尚未承包到户的,不安排工程任务。二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市旗两级人民政府均成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林业部门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退耕还林。三是大力宣传造林大户的典型事迹,通过典型示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以灌木为主造林的积极性和管护责任心。 
  3 灌木造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抚育管护力度不够,灌木造林质量偏低。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牧区实有人口大幅度减少,有一大批退耕还林户离开农村走向城市,从事了二、三产业,他们所承包的工程造林的管护、抚育出现了问题,造林成活率、保存合格率远低于其它农牧户。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区灌木抚育责任制,持续加大禁牧休牧力度,严格旗区年度自查验收,全面提高工程造林成林合格面积率。一是要严格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旗、乡(镇)、村和农牧民管护抚育责任制,切实加强各旗区森林管护大队和禁牧大队队伍建设和执法力度,坚决禁止在工程项目区放牧偷牧。二是要把每亩20元生活补助和管护挂起钩来,不履行管护责任的要坚决扣除,并不再补发。三是要把禁牧管护和幼林抚育列为旗区年度自查验收的重要指标,凡在项目区放牧偷牧或未按设计开展抚育的,不论其株数成活率和保存率有多高,均视为验收不合格面积,扣发当年粮食补助,直到管护抚育验收合格后补发。 
  3.2带间种草利用率不高。我市在退耕还林带间累计种植优质牧草9.05 hm2,为全面退耕禁牧休牧,发展舍饲养殖提供了大量的饲草。但牧区约有90%的种草面积超过了5年,牧草长势普遍衰弱,2002年以前种植的牧草已基本枯死,客观上也减少了退耕户的饲草料供给,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要对到期长势衰退的林带间牧草进行全面更新,重新种植,把退耕林带建设成为退耕户的饲草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退耕户舍饲养殖规模,增加退耕户收入。 
  3.3灌木平茬利用率不高。除沙柳平茬利用率相对较高外,而杨柴、柠条的平茬利用率较低。目前平茬作业仍以人工平茬为主,劳动强度大,平茬收益低,机械化平茬作业仍处在试验起步阶段,大面积推广较为困难。要以培育后续产业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灌木平茬抚育和资源利用率,全面更新林带间优质牧草种植,大力发展林沙产业和舍饲养殖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一是对灌木平茬予以直接补助,平茬0.067 hm2补助20-30元,以提高退耕农户平茬积极性。二是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灌木资源集中的地区,以一个或几个乡镇为单位,组建机械化平茬服务队,实行公司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在成果巩固专项基金中给予适当补贴,补贴平茬抚育和平茬机械购置,不仅可以提高灌木资源利用率,促进林沙产业发展,增加退耕农户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已到期的灌木造林能得到及时平茬抚育,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3.4以灌木林为主要原料的林沙产业还没有成为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稳定产业。目前我市多数地区仍以种草养殖和转移劳动力为主,解决退耕农牧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林沙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把林沙产业建设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