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直属单位 >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 建设成效
 
探索治荒富民新途径 开辟后续产业新天地
发布时间:2011-05-26     来源:退耕办      作者: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纪实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旨在通过科学利用沙生灌木特殊的生物习性和广袤的沙地资源,结合先进的生物质能直燃发电技术,开展生物质发电,进而实现规模、有效、持续治理沙地的专业化公司。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是由一批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忧患意识的人士为骨干组建而成的。他们以保护祖国的蓝天绿地为己任,自2003年起,离开北京,投身内蒙古沙区,从事生态恢复和荒漠化治理事业。历时六年,闯出了一条治荒富民、增绿减排的林沙产业化新路,也为我国沙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项目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模式。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顺利并网发电,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初步显现。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一期2×12兆瓦机组,每年可以向社会提供绿色电力2.1亿千瓦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5.6万吨。每年15万亩沙生灌木能源林基地建设和收购20万吨灌木,可形成种植、抚育、储运、加工和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年循环利用工业废弃水近100万吨;能为当地牧民提供约5000个绿色就业机会,年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约5000万元人民币,使当地农牧民人均增收1万元~1.2万元。 
  一、国土荒漠化依然是困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难题,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依然艰巨。 
  (一)土地荒漠化依然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关系国计民生。 
  (二)国家实施的“双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的进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土沙化形势依然严峻,不容懈怠。 
  (三)那些导致国土荒漠化的根未治,本未除,随时可能发生危害,卷土重来。 
  二、深刻认识以往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误区,明确公益性和英雄化治沙模式并不是规模、持续、有效治沙的主力,时代呼唤产业化治沙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一)以往的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未能做到“适地适树”;二是“重栽轻管”;三是“只讲生态移民,不讲产业移民”。 
  (二)尊重规律,依托科技,运用新思维,在新时期必须积极探索治理荒漠化的新途径。 
  (三)为了把内蒙古尽快打造成我国北方可靠的生态屏障,必须强调治理手段的有效性、持续性和规模性。 
  (四)通过数年努力,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聚合国际资本力量和国内产业政策支持,通过沙生灌木材能源产业化利用,借助价格杠杆和利益反哺,有效、持续、规模拉动沙区农牧民多种沙柳,管好沙柳,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其示范为——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 
  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迎合潮流,顺势而为;善用发展的思维、产业的模式、科技的手段、资本的力量来拓展后续产业的新天地 
  (一)巩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伟大成果有赖于其后续产业的发展;而其后续产业的规模、有效、持续的发展则一定是经济行为,它完全有别于先前的生态建设行为。 
  (二)既然是后续产业,就一定是产业的核心力量————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项目区广大农牧民与之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互动双赢发展,这是后续产业发展的最佳生态模式。 
  (三)后续产业的立地条件相对严苛,运营条件相对恶劣,欲使其发展壮大,必须善于争取、整合、借助国内外各类政策(资源),化外力为内功,聚八方之才(财)为己所用,顺未来大势为己所乘————这应当是做后续产业企业的基本功和份内事。 
  (四)可再生资源产业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受到各国政府从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以及金融资本(包括风险投资)所给予的越来越多的青睐,使它具备了相应的人才、信息、资金等配置功能,。如果我们能够在沙区找到再生资源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增长点,同时又是荒漠化治理的生长点的话,那么,何愁相对严苛、恶劣的立地运营条件给后续产业带来的诸多局限呢?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庆幸地说:人类首次找到了再生资源产业和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点————沙生灌木材能源化产业利用,其成功范例就是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 
  (五)新一轮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后续产业所面临的市场也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无论从应对市场变化,还是增强竞争实力,我们都应改变过去侧重扶持单一、分散农牧户从事后续产业(其实只能叫家庭经济活动)的传统做法,把重点转移到那些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具有相当科技支撑、形成资源要素聚集的“龙头企业”上来。因为我们是在做产业,而不是在做小手工业和家庭养殖业。 
  四、毛乌素生物质能源化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一)先行建设原料林基地、确立资源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做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远见的企业。在毛乌素生物质热电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就先行委托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在项目区,制定《毛乌素沙地6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规划》并自2006年冬季起付诸实施。在各级林业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截止2008年冬季,两年来营造各类沙生灌木能源林33万亩(实际控制面积)。从根本上遵循了农林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道——欲大发展建基地,建成基地大发展;避免了重蹈我国农区生物质发电企业(秸秆电厂)因无原料基地,受困于燃料供应之覆辙。 
  毛乌素生物质电厂能源林基地建设在我国是首例,也就是说这是全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沙区通过营造能源林基地,抚育可再生林木资源进行能源产业化发展的示范企业。先行大规模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基地的行动,既反映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治荒模式的内在需求,又昭示了企业尊重自然规律、寻求科学发展的理念,赢得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同和支持。 
  (二)始终兼顾各方利益,建立合作共赢机制,让沙区绿起来,富起来,和谐起来。由于历史原因,内蒙古沙区的绝大部分宜林沙地的经营权都掌握在农牧民手中,存在着“守着百十亩草地,荒着千百亩沙地”的现象。大多数农牧民无力治沙,也无心治沙。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出于产业战略发展内在需求,建立规模的自有能源林基地,自然要解决好项目区与农牧民合作共赢的机制问题。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找到了一条“企业┿基地┿农牧民”合作发展的道路,简单概括为:租地、护林都给钱,造林、抚育均挣钱,长期合同有保底,牧民就地变林工。 
  通过实地调查,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在积极配合当地国有治沙站,承揽其全部治沙抚育任务的同时,广泛联系项目区内的农牧户,采取宣传鼓动、典型带动、利益拉动、合作推动等多种形式,让农牧民把宜林沙地拿出来,遵循“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实施办法”,依照“自愿、有偿、依法、互利”的原则与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合作。具体做法是:按照既定的《60万亩毛乌素生物质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由内蒙古林勘院制定),结合项目区内农牧民自愿申请,由基地建设指挥部前期组人员进行初勘。凡符合初勘条件的宜林沙地,继而由基地建设合同组人员运用GPS确定林地面积、方位,并签署《林地长期租赁合同书》和《林地长期管护合同书》等基础性文件。最后由基地建设造林组按照基地年度建设作业计划组织实施。 
  国家实施的“双退政策”、“天保工程”等生态建设政策,使得沙区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沙区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距离全面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还相去甚远。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集聚全社会,甚至更大范围的力量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基于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基于实事求是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我们制定了如下具体办法: 
  1、对于纳入基地建设规划并签署相关法律的宜林沙地,按照每年每亩3元标准(其中1元为管护费)向农牧户及时支付租赁金; 
  2、对于列入基地年度建设计划的宜林沙地,租让户拥有优先造林、管护权,其造林标准由公司制定,其验收结果由当地林业局、公司、群众代表三方组成的验收小组决定。一般造林费用为每亩80——120元不等,视林地实际情况确定。由公司负责一次性先行投入70%,其余30%待验收达标后再行支付。 
  3、所造林权归公司所有,其宜林沙地经营权亦归公司所有,有效期为20年。(即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期限之内) 
  4、所造林的收益及林间多种经营收益归农牧户所有,届时公司向该农牧户定向收购基地沙生灌木生物质原料,最低保护价为每吨140元,当年生物质原料收购价格随行就市。 
  5、基地生物质原料平茬抚育及收购计划依照公司规定实施,农牧户不得擅自作为。 
  6、对于基地建设所涉及的沙生灌木种植、平茬、管护、储运、加工等一系列劳务活动,公司可以优先考虑安排基地林地租让户。对于其中表现优秀者,长期聘用;对于表现不佳者,控制使用,直至不用。 
  事实证明:欲实现又好又快地建成基地,必须做到“三个紧密依靠”————紧密依靠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紧密依靠当地各类人才;紧密依靠农牧民群众骨干。 
  以牧民乌兰达赖为例,过去他一家三口年毛收入不足2万元。现在,通过长期出让6750亩宜林沙地的经营权(2元╱亩.年)和管护、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的收入(1元╱亩.年;80元╱亩),每年纯收入就达3万元以上。实实在在的甜头让乌兰达赖坚定了与企业合作发展的信心,他干脆处理了绝大部分的牛羊,添置了造林、育林的专用机具,就地转化身份,成为了一名专职基地林工。 
  发展后续产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选择正确的产业支点,建立共赢互利机制是最佳的发展路线。遵循这条路线,才能真正实现绿起来,富起来,和谐起来的局面。 
  (三)适时引入各类资本,用足产业优惠政策,靠模式快速发展,靠盈利招商聚财。脱胎于农业的林沙产业,从现状看仍然属于弱势产业。发展弱势产业,有待长期、全面扶持。但是,单凭国家投入,显然不足。探索林沙产业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多赢局面,已渐成共识。资本的本质和市场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发展方向正确,市场长期稳定,政策聚合支持,规模效益良好,各类资本青睐”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谁遵循的好,谁就发展的好。 
  毛乌素生物质热电项目从产业发展战略空间上看,几乎是无限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出了很高、很紧迫的发展目标。从产业享受的政策面上看,聚合了国家可再生能源、荒漠化治理、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等诸多支持性政策基本面。从产业顺应的国际上经济发展低碳化趋势上看,生物质电厂替代燃煤发电,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CDM(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已是成熟、公认的,所以,该项目的碳减排交易早已成为国际发达国家投资机构竞相购买的目标。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每年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益。 
  可以说,纵观目前沙区各类产业,尚未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在如此之多的政策基本面上予以迎合,在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顺应发展,在如此和谐的节奏中取得多重效益。 
  五、毛乌素生物质能源化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的效果评价和前景展望 
  (一)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提供了又一成功范例; 
  (二)为利用社会化力量、市场化机制治沙,特别是吸引金融资本和国际资本进入荒漠化治理领域开辟了通途; 
  (三)探索出沙区资源高效利用、沙区群众和谐致富、沙区产业健康发展“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四)为依托科学技术进步、土地制度改革、产业政策支持诸多要素安排实现荒漠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新鲜经验; 
  (五)为内蒙古乃至更大范围的可治理沙区规模、持续的和谐治理提供了目前可以展望的最佳产业模式。 
  (六)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沙生灌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达到固碳效果。作为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可以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获得国际碳交易收益。二是沙生灌木平茬后,地上枝叶增多,地下根系发达。其枝叶是空气水平运动的有效障碍物,可以降低风速,把5米/秒以上的风变成3米/秒以下不起沙的微风;沙生灌木盘根错结,固沙作用显著。三是沙生灌木枝叶可以截留雨水,林下落叶和地下根系又能吸收水分。受枝叶阻挡,减轻雨点对地面的冲击力,防止水土流失。雨水易被林下土壤有效吸收,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效明显。四是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营造灌木林,可减少沙尘暴对环境危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环境质量,扩大生态容量。五是我国是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本项目在抚育利用现有沙生灌木材资源的同时,还在宜林沙地上栽植灌木,使其成为循环再生的“绿色油田”或“绿色煤矿”,对于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六是本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物质资源管护、抚育、平茬、储运、利用的产业链,可以创造符合当地劳动力素质的大量就业机会。既安置了沙区剩余劳动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又为沙区农牧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